随着品质三不政策的推行,我们的精益生产试验线推行的越来越稳定。在两周后,老师来到生产线,要求我们再提高每小时产能,从120PCS提升到150PCS。推行小组一下炸锅了,我们已经超出了功能线效率25%,还要再提升产能,根本做不到。看大家为难的情绪,许老师说:“要想办法找能做到的方法,不要说做不到的理由。”我们都愣着了,是啊,当试验线推行的时候,大家都不看好,压根没想到能做到如此地步。现在的流线化顺利推行,生产力提高了25%,品质也进一步提升。凡事没有试以前怎么能说办不到呢?
许老师要求我们再次到现场测试工时,看工时是否有下降,再看整个生产线是否达到线平衡。我们到现场观察员工的实际作业,重新测定时间。最后作出《各岗位加工能力表》及《作业配分表》,回到办公室重新检讨。
许老师看着这两个表格,笑着问我们:“你们做的都是标准加工时间吗?”“是啊.”
“那么什么是标准加工时间,也就是每一个产品加工都要经历的时间。”
“噢,原来这就是标准加工时间。”
“标准加工时间是一定的,每个产品的加工时间基本固定。”老师接着说。
“不对呀,老师,如果有不良员工需要处理,有时没材料了,需要把材料放到料架上,这些其实是允许的,如果不算进标准时间,那算什么时间呢?”我问。
“问的很好,那叫非标准时间。”
“今天,我为什么要引进这个概念,就是让大家认知到,要想提高生产力,员工只做标准的工作,不做非标准的工作。”
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这个没错,但避免不了啊,比如说员工上洗手间,5分钟,就少加工了10个产品,但你不能不让他去啊。”
“你们听我说完,告诉你们一个概念,叫水蜘蛛。你们见过水上的蜘蛛吗?他们跑来跑去,很是繁忙。我们每条生产线配备一个人,专门做非标准的事,处理异常、送料、顶岗、培训新员工、处理岗位产品积压等。这个人要非常全面,基本会每一个工位的操作。”
“那不是浪费人力吗?”有一个IE工程师问。
“配备水蜘蛛只会增加生产,不会浪费人力。”老师回答说。
接下来,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,为实验线配备了一个全面工,做水蜘蛛,并明确了她的工作要求。并按照每小时150PCS的生产量重新调整生产。产距时间由原来的30S变为了24S,重新对每一个工站的作业进行观察,针对超过24S的工站进行作业手法、治具夹具、运送方法等的改善,力求达到新的产距时间要求。有一个岗位无论如何努力,还是在28S,我们求助老师。老师到现场观察后说:“这是一个瓶颈岗位,这个岗位就限制了整条线的有限产出,有没有多余的机台,可以拉过来一台。”“但,那不是产能过剩了吗?”“呵呵,谁说要放一个人在这,水蜘蛛每小时生产25PCS,即每10分钟生产4PCS即可,就可以把这个瓶颈补齐。生产线就达到平衡。”
我们茅塞顿开,线的平衡除了分析动作,平衡上下作业时间、改善治夹具,真到了无计可施时,还可以安放机台呀。
“你们记着,要想提升效率,必须打破瓶颈。打破瓶颈方法很多,添人添机是一个方法,但更重要的你们要削除浪费,使之达到整条线的平衡。”
按照老师的要求,我们重新制作了《作业配分表》,产距时间设定在24S,即每小时产出150PCS。员工只做标准作业,非标准作业让水蜘蛛来做。刚开始的一周经常达不到150PCS每小时.老师要求我们查找节拍丢掉的原因,并针对原因进行对策,确保达到规定产量。经过一周多的努力。产量终于达标了,稳定生产两周后,宣布这次提速成功。
随着这次提速的成功,试验线生产力已经超出功能线50%。数字是会说话的。老师刚来时那些说风凉话的人闭嘴了。在全公司推行精益生产势在必行。
注:精益生产要想提升效率,一定要区分标准作业和非标准作业。员工只做标准作业的动作,水蜘蛛做非标准作业的动作。另外,精益生产线平衡很重要,在推行线平衡时,要先确定产距时间,产距时间是生产的指挥棒。超出产距时间的工位要进行动作浪费分析,使作业时间降下来。如果再不行,可以增加机台人员,打破瓶颈。
扫描二维码关注深蓝动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