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809-187  /  15811198626
杭州燃爆事故再敲公共安全警钟
时间:2017-07-24 来源:深蓝原创 作者:深蓝咨询

    21日上午,杭州市西湖区发生燃爆事故,已造成2人死亡,55人受伤,其中12人伤势较重。目前,浙江省正全力救治伤员。记者从杭州市西湖区警方了解到,目前事发店铺负责人已经被警方控制,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。(7月21日新华社)

    发生在杭州西湖区的燃爆事故,以致2死55伤,令人痛心扼腕。尽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,但煤气罐突然爆炸,是酿成这场惨剧的罪魁祸首,这更让人难以释怀。想必人们不会忘记,2014年3月3日,广东东莞一职工餐厅发生液化气爆炸,造成1人死亡,20多人受伤;同年11月23日,山西省寿阳县喜羊羊火锅店发生液化气爆炸燃烧事故,致4人死亡,47人受伤。2015年1月15日,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一夜宵摊发生一起煤气爆炸事故,共造成25人伤亡。可见,液化气罐,已成为隐藏在百姓身边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
    不可否认,液化气罐本身没有“原罪”,使用液化气,并非是餐饮业的专利,而是百姓日常生活所需,甚至是生活中的必需品,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。然而,如果不加强维护,或使用不当,液化气罐就有可能变成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。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的餐饮行业,一般选用液化气、酒精、电、木炭等做燃料,其中使用液化气的占绝大多数;而相比之下,使用液化气,也是安全风险最大的。

    问题是,有关部门对餐饮行业的监管,仅停留在食品卫生和安全的层面上,而对于使用燃料及器具的管理,还是一个真空地带,可以说处在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。管理的严重缺位,导致餐饮行业在燃料及器具的使用上随心所欲;特别是一些火锅店或大排档,为了方便或节约成本,便过度使用液化气,呈现出了“满店都是液化气罐”的火爆场面。殊不知,使用液化气罐虽然便利,但风险系数也高,如果不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检测和日常维护,其可能就是一颗可怕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
    可见,杭州发生燃爆事故,再敲公共安全警钟。各地液化气爆炸事故频发,击中了监管软肋。有关部门不仅要监督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,而且要维护经营场所的安全,加强对餐饮行业使用燃料及器具的监管。特别是,对于使用液化气较多的经营场所,安全管理、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实行跟踪管理,并对液化气罐进行定期检查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。更重要的是,应提倡餐饮行业,特别是火锅店和大排档,尽量少使用液化气、酒精、木炭等风险系数高的燃料,多使用电,既环保又安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返回列表

扫描二维码关注深蓝动态!